十四寒第二首的解释?
声律启蒙《十四寒》第二部分注释
〔1〕鲁隐:鲁隐公,周时诸侯。孔子作《春秋》,始自隐。齐桓:齐桓公,春秋诸侯,任管仲为相,尊周室,攮夷狄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遂成霸业。
〔2〕叔子带:晋时羊祜,字叔子。镇守襄阳时,当地秩序良好,他经常轻裘缓带,身不披甲。
〔3〕仲由冠:仲由即子路,?匕子弟子。子路初见孔子,戴雄鸡之冠。
〔4〕郏:古地名,周旧都也,在今河南洛阳。邯郸,战国时赵国国都,在今河北省。
〔5〕杨柳绿遮句:指陶渊明隐居之所。
〔6〕杏花红映句:仲尼,孔子也。杏坛,孔子讲学之处,环植以杏,故称。在今山东省曲阜孔子庙大成殿前。
〔7〕海蟾轮满句:海蟾、玉盘,皆指月亮。本句意为:海上升起之月圆满如轮,又如白玉盘般之皎洁明亮。
笠翁对韵八齐里的存麑是何意思
麑:小鹿。存麑:存下小鹿。
《笠翁对韵》是从前大众进修写作近体诗、词,用来熟悉对仗、用韵、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。其作者是清代学者李渔。李渔:字笠翁,浙江兰溪人,清初著名的戏剧学说家和作家,著作有《闲情偶寄》、《笠翁十种曲》等。《笠翁对韵》以平水韵的三十个韵部为目,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,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。该书的特点是词藻丰盛、优美,曲故众多。熟读《笠翁对韵》对孩子遣词造句、作诗、对对子都有很大的帮助。要通晓中国文字韵律的精妙、优美,《笠翁对韵》是必不可少的。